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

EARTH DAY地球日!愛護地球刻不容緩

大家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?就是世界地球日,今年已經邁入第44個年頭了。最早的地球日是始於1970年代,從美國校園開始興盛的環保運動,之後這項運動從美國走向世界。聯合國將4月22日這天,設為「世界地球日」,目的就是為了要喚起人們愛護地球,加強環境保護意識。在這一天,不論國籍、種族、性別的人們,都會用不同的方式去實踐環保的觀念。而在英國,保護環境和生態,已經成為公民意識的一部分了。
英國政府與民眾齊響應世界地球日,圖片來源
##ReadMore##

英國每年都會有系列活動來響應地球日,最著名的就是參與一個全球性的節能活動:「地球一小時」(Earth Hour)。相信很多人應該知道這個活動,這個活動是在每年三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(今年是3月23日),晚上八點半,宣導家庭及辦公大廈關上不必要的電源一小時,希望透過這個活動減少能源消耗。而各大城市的地標也會參與這個活動,倫敦也不例外,今年倫敦有好多地標都熄燈一小時響應。

今年3月23日,倫敦眼也熄燈響應,圖片來源
國會大廈也加入熄燈的行列,圖片來源
其中包括知名的大笨鐘(國會大廈)、倫敦塔橋、倫敦眼等等,都在熄燈的行列中。除了熄燈的活動之外,去年還有植樹活動,志願者拿起手套跟工具到Watson Street Park,沿著泰晤士河,種植1500棵樹,而今年英國各地也有類似的植樹活動。

去年地球日在Watson Street Park的盛大植樹活動,圖片來源
英國十分重視環境保護領域,跟其他國家相比,英國在環境保護上的經驗十分豐富。像是英國就是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先驅,早在歐盟2005年推出碳交易系統(EU ETS)之前,英國就已經擁有了自己的英國碳排放交易制了。英國碳減排的意志也十分堅定,英國政府承諾以1990年為基準,要在2050年之前減少80%的溫室氣體排放量。什麼是碳交易市場呢?這裡簡單告訴大家一下,碳交易市場就是以碳排放配額來做交易,那些有碳排放量的機構都需要申請碳排配額,而如果超出額度,就需要花錢購買,反觀來說,如果配額有剩,那就可以賣出,進而得到收入。
英國是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先驅,圖片來源
為了達到保護環境跟節能的目標,英國政府推行了許多政策,其中許多都跟民眾息息相關。最好的例子就是於今年一月展開的旗艦節能計畫「綠色方案」(Green Deal)。這是一項關係到民眾電費帳單的政策,由於英國跟台灣一樣,正面對國際燃料價格攀升的問題,而「綠色方案」就是藉由提供誘因,鼓勵大眾朝提升能源效率的方向修繕建築物,讓民眾把節省能源消費省下的支出,用來支付建築物修繕的費用,以實現英國建築物的能源轉型。當然,這個方案會經過認可的評估員(Assessor)、安裝商(Installer)以及供應商(Provider)嚴格把關,以防止不法商人剝削顧客。
綠色方案讓人民節能支出,回收修繕成本,圖片來源
民眾在家也可以自己規劃並響應政府的政策。像是2010年,英國政府透過企業、非政府組織、技術領域和學術界專家們的協助,建立了 「2050能源模擬計算器」,並發佈了初版的「2050年路線分析」 (The 2050 Pathways Analysis)。一般民眾也可以使用2050 Web Tool 這個可在網站上操作的工具,從「能源供給」、「能源需求」以及「溫室氣體排放量」這三方面,來找出你想要的能源配比及減碳路徑,一同與政府實踐節能減碳的理念。

除此之外,英國在發展再生能源時,也希望能帶動經濟成長,在2011年4月到2012年7月間,英國投資於再生能源產業約有127億英鎊之多,創造了大約2萬2千多個就業機會,這個數字十分驚人,光是北威爾斯的20億英鎊離岸風力開發計劃,就創造了1千個工作機會,而陸上風力產業也創造了8千6百個工作機會。
北威爾斯的離岸風力開發計畫,圖片來源
相信近期有去過倫敦的民眾,都曾經看過下面圖片這種藍色的自行車吧?這也是倫敦政府推行的環保節能政策之一,就跟台北市的U-Bike很像,在倫敦俗稱它「鮑里斯自行車」(Boris Bikes,用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的名字),這個實施將近三年的計畫,已經有超過一千萬人次使用,並於原基礎上再擴大了三分之一。與台灣相同,自行車可以甲站租乙站還,在收費方面是前三十分鐘免費,其餘時間有不同收價方式
倫敦市長希望遊客能騎車「到倫敦各個角落」,圖片來源
在地球日裡,你我一些小動作就可以幫助到地球,在這裡瘋英國部落格為大家整理出一些愛護地球的小清單,來看看你今天能做到幾樣呢?

1.自備杯筷:少用免洗商品,還可以搭配商家的自備杯的優惠,一舉兩得。
2.控制冷氣:少開冷氣多開窗,開冷氣也要控制溫度26-28℃。
3.健康走路:多走多動,少搭乘電梯,多騎腳踏車,運動又健身。
4.再生資源:多使用再生資源,雙面用紙,節能水龍頭跟馬桶,做好資源回收。
5.隨手關燈:不用的燈一定要隨手關掉,無使用的插頭別忘記拔掉。

最後祝大家有個美好的地球日!
跟著瘋英國部落格一起愛護地球,圖片來源


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

來去伯明罕 Birmingham

離我學校最近的大都會,應是英國第二大城伯明罕(Birmingham)!大多數人聽到伯明罕,應該認為它是個純工業城市,事實上伯明罕有它獨特的地方!

伯明罕位於英格蘭的中部,離倫敦僅有一個小時的火車車程。英國最大的展覽中心National Exhibition Centre,NEC就落腳在伯明罕國際機場旁,有火車和國道相連。它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,瓦特的蒸汽機就是在這裡生產出來的,也是除倫敦之外最大的珠寶產地(Jewelry Quarter)。而英國最有名的Cadbury巧克力第一間店也在這裡,近郊還有還有 Cadbury World 讓你看看真實的巧克力工廠。英國名菜之一 Balti Curry,也是由印巴裔的伯明罕人發明的。

##ReadMore##

1960年代開始,重金屬音樂開始在伯明罕發起,它很快就成為現代音樂的世界首都。每年在伯明罕會舉辦為期一個禮拜的 Birmingham International Jazz Festival(國際爵士樂節),堪稱英國最大的爵士樂活動。英國最大嘉年華會-加勒比海族裔的Birmingham Carnival也在伯明罕舉行。
Balti 就是把煮好的咖喱放到燒得熱燙燙的鍋子裡,和我們吃鐵板料理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伯明罕最熱鬧的地方大多集中在 Birmingham New Street 附近,人氣最高的 Bullring 購物中心(Bullring Shopping Centre) 也在這裡,大部份的品牌都可以在這裡找到,喜歡設計師品牌的人還可以逛逛Selfridges。市區的另一邊靠近伯明罕國際會議中心是人潮較少的高單價飯店、餐廳、零售複合的 The Mail Box。如果有預算考量,可以逛逛大眾流行的 Debenhams 百貨公司,及留學生最愛的 Primark,可以說是應有盡有。

外觀很有特色的Selfridges
St. Martin Church 
而我最喜歡的幾個地方座落在 New Street 上,一個是 Waterstone Bookstore 在 New Street 的分店、由英國名廚 Jamie Oliver 開設位於 Bullring購物中心的 Jamie's Italian,及 Bullring 購物中心後方的傳統市場,價錢公道,食材新鮮。
Waterstone Bookstore at Birmingham New Street
Jamie's Italian at Bullring提供的餐點
Bullring後方的Open Market
 除了逛街吃東西以外,伯明罕也有豐富的博物館以及工業遺跡活化等文化創意產業。

伯明罕博物館
裡頭一隅,不用門票喲!裡頭大概分成幾個部分,有介紹伯明罕城市的歷史,喜歡奴隸交易歷史的人可以多花點時間在這裡,很多有去的史料,和模擬當時的情境。也收藏了許多從15、6世紀以降的畫作。
來到伯明罕,一定要去拜訪 Jewellery Quarter,這個被譽為「國家寶藏」(National Treasure)的區域。這個珠寶特區是 18 世紀英國最大的珠寶設計加工地區,更是世界知名的珠寶集散地,很多知名的珠寶設計師都來自於此。這是個珠寶與金屬工業混合的區域,區內有超過 200 棟建築物保存至今,現今還有超過 400 家的珠寶商。

Jewellery Quarter 整個區域依然保有當時建築物的模樣。裡頭有一個博物館(Museum of Jewellery Quarter)曾經就是一間珠寶工作室,1899至1981年,這個博物館是史密斯佩博珠寶工廠(Smith & Pepper Jewellery Factory)的所在地。後來主人關閉了這座工廠,但裏頭的設備都完好的保留下來。1993年,伯明罕市議會接手,將這裡變成一個對外開放的博物館。雖然博物館不大,但是保留的非常完整,每個時段都會有人指引操作,非常的深入而且有趣,不過這裡是需要門票的。

Jewellery Quarter 是一個區域的名字,顧名思義就是珠寶工作室集中的區域。

從伯明罕博物館(Birmingham Museums),往 Jewellery Quarter 的路上會經過一間名叫Urban Coffee Company,是厭倦連鎖品牌的好去處。店員們非常親切,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在城市裡遊走,問他們準沒錯。這些店都是獨立經營,自己烘焙豆子,提供多樣選擇的單品咖啡,及有機西打(Organic Cider)。在平日的晚上,有時會播映藝術電影、舉辦講座,或是樂團和喜劇的表演,是很棒的藝文空間。

除了咖啡也有些糕點。每天都是不同的主題,
像照片的那天是杯子蛋糕日,所以同時點杯子蛋糕和熱飲,有優惠價格喲。
市區的另外一邊也有獨特的藝術氛圍,如同後工業化城市,遺留的工業廠房,便宜的租金常常吸引藝術產業的發展。卡士達工廠(Custard Factory),距離 Bullring 購物中心只有800步的距離,類似台北的華山藝文特區,有藝廊、特色小店、工作室以及辦公室,值得愛好文化創意產業的朋友來尋寶。
工廠改裝而成的二手古著專賣。 

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

保險業始祖 - Lloyd's Register

站在英國街頭,常常看到Lloyd's的招牌,是銀行?還是保險公司?都是,卻也都不是。Lloyd's Register Group是一家遠溯自十七世紀,於1760年正式成立的老牌海事驗證協會,讓我們來深入瞭解一下吧!



##ReadMore##

Lloyd's Register Group的海運業務遍及全球,更擴及其他公共工程的驗證服務,客戶名單包括長榮海運及台灣高鐵。難能可貴之處是,迄今仍抱持著非營利的宗旨,扣除營運開銷,餘額全部信託,也不發行股票。

位於倫敦金融區Fenchurch Street的總部大樓,經由英國建築大師Richard Rogers的巧思設計,將富有歷史感的古建築,鑲上現代感的玻璃帷幕鋼骨,保有了古蹟的原味,也輕易地融入周邊的摩登商圈。

由於屬於古蹟及知名建築作品,加上2005年倫敦發生地鐵恐怖攻擊,因此被列為市區保安重點。進出大樓都列入管制,必須事先預約,並有專人全程陪同。儘管如此,當走進頂樓的會議室,仿古的圓頂天花板,希臘羅馬神話的故事圖案,可以想見召開董事會的情形,散發出歷史一脈相傳的使命感。


會議室外的走廊上,亦呈列出知名的歷史文件:其實最初成立的緣由,居然來自於港邊小咖啡店裡,一群閒得發慌的無聊船東。


當年稱霸海上的大英帝國,許多船東或投資人,聚集在倫敦港邊等待載貨歸來的船。沒有GPS衛星定位的年代,誰也不知道船隻返航的日期,延誤甚至於中途沈船,都不足為奇。於是,一群坐在港邊Lloyd's Coffee House 的船東,在咖啡館老闆Edward Lloyd的見證下,寫下所屬船隻的狀況,當作憑據。船隻返航的獲利分配,或是損失和賠償,全都有憑有據。

這就是勞氏驗證服務的起源,也啟蒙了現代保險業風險分擔的概念。簡單來說,就是將船舶的狀況詳加記錄,驗明是否可承載的極限。作為未來維護,甚至賠償的依據。時至今日,雖然也有其他的認證單位,勞氏的金字招牌依然屹立不搖。



觀念,可以改變世界,進而化身為百年企業。